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专题专栏>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 正文
【党史百年·红色泰宁】红色乡村—红卫村:泰宁苏区的核心区域(二)
2021-07-29 16:47:48    来源:泰宁县融媒体中心、中共泰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辑:方玲   责任编辑:梁梦怡  

泰宁县杉城镇红卫村,位于县城西南角,环绕芦峰山森林公园,金溪河北岸,东与和平中街东侧胜一村相连,南与民主街金溪河北岸接连,西与丰岩村交界,北倚芦峰山,是杉城镇政府所在地,县城中心,经济商业贸易繁华地段。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368户,总人口1565人,耕地面积556.465亩。全村人口分布在岭上街、红卫巷、金峰巷一带,共设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6名,党员46人,外出流动人口以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为主,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2018年村财收入16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曾三进三出县城,至今,红卫村仍然遗留着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流传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

红卫村是县委、县革委会(县苏维埃政府)的驻地

1931年6月4日,泰宁县城首次解放。6月7日,在红6师政治部派出的工作团的帮助下,泰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机关设在红6师师部。

1932年10月19日,由于红军各部行动隐密,动作迅速,驻防泰宁县城的国民党新编第4旅周志群部完全没有察觉。当红军夺取离城5公里的外围阵地后,周志群才慌忙弃城逃跑。对此,《红色中华》1932年10月23日曾有报道说:“敌军因退不及溺毙河中者约数百人”。红22军完成在普洞和延桥各消灭敌军周部一连后,进驻泰宁,泰宁县城迎来二次解放。在红五军团派出的红军工作团帮助下,10月底,首先恢复了泰宁县革命委员会。紧接着,又以红五军团工作团为主,成立了中共泰宁临时县委,县委会设在城区李昭芑的住宅内。

1933年2月,红军进入第四次反“围剿”的第二阶段,红军主力奉命西向,强攻南丰。1933年2月23日,保卫团副团长杨仕聪再次抢占县城。中共泰宁县委、县革委会撤退到大田乡,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1933年7月7日,泰宁游击队配合闽赣军区所属部队再次收复泰宁县城和全县广大农村。9日,县委、县苏从大田迁回城区。10月25日,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城隍庙隆重开幕,会议选举产生了杨志和为泰宁县第一任苏维埃主席,标志着泰宁县红色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健全。1934年1月,泰宁派出梁其泉(城关胜二人)、肖宗全(民主村人)两位代表,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审核:肖剑光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