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专题专栏>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 正文
【党史百年·红色泰宁】县委书记张荷凤(五)
2021-06-01 11:17:45    来源:泰宁县融媒体中心、中共泰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辑:方玲   责任编辑:梁梦怡  

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为人民创建不朽业绩的英雄们,许多已为人们所了解、仰慕而载入史册;然而,却有更多的无名英雄,鲜为人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创立了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当时,有一大批来自江西、湖南、江苏等地优秀的女青年,来开辟与加强新区工作。她们中间有的是童养媳和婢女,有的是大学生或留学生。在那极为复杂、险恶的环境中,跟白军、保卫团、土匪和大刀会等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无数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长眠于闽山赣水之中。她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但其英雄的业绩却是光彩照人,可歌可泣!


这里,我们所要写的,仅是她们当中的一员,这就是“二战”时期曾任过闽赣省妇女部长和泰宁县委书记的张荷凤同志。回顾她曲折艰险的一生,藉以寄托对她们的崇敬和哀思。

故事一:上前线泰宁任县委书记


泰宁是中央苏区东方战线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33年8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的指挥部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县城,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和彭德杯司令员在这里组织与指挥抚河以东的红军作战。黎川失守后,国民党陈诚的北路军推进到德胜关,汤恩伯的东路军推进到将乐。泰宁的东面和北面同时面临大敌,城关已处于紧张的戒备状态。就在这种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张荷凤奉省委命令,来到这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前线小山城,任县委书记。


国民党大军压境,隐藏在深山僻岭的保卫团和大刀会又猖獗起来,到处袭击区乡政府,许多区委干部惨遭杀害,形势十分严峻。这时,张荷凤便把县直机关大部分的干部派到区乡去开展工作。她自己有时穿便装下乡,有时穿军装配带短枪骑马下去。主要任务是征粮、筹款,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肃清刀团匪;清查潜入的敌特和反动的豪绅地主;发动妇女一切为前线服务。张荷凤这位小脚妇女,在刀团匪四伏的乡间风里来雨里去,大家给她开玩笑:“小脚要改革”,叫她“改组派”。有一次在区里,大刀会来袭击,被游击队包围,一个个成了俘虏。张荷凤为给不久前在茅店被大刀会杀害的梅口女区委书记(是“文革”中病故的福建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涂则生的爱人)报仇,召集了一个群众大会,在台上她激昂陈词,愤怒揭露了大刀会的罪恶,并当场把大刀会的头子杀了,从而戳穿了“大刀会刀枪不入”的骗人鬼话。然后把受蒙蔽加入大刀会的群众放掉,安定了人心,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3月中旬,汤恩伯的4师、10师、88师、89师开始进攻泰宁。敌机不时在县城上空盘旋,投下炸弹。在这紧急时刻,省委指示张荷凤率领机关干部先撤出县城。于是,他们经杰色、帐干到大田,然后转向梅口。这时,正值春雨连绵季节,身上背着短枪和文件包的张荷凤,在马上被雨淋得浑身透湿。雨稍停,敌机又来了,她迅速下马,指挥大家疏散隐蔽。


敌机在附近投下两颗炸弹后飞走了。马受了惊,跷首嘶鸣,前蹄悬空,不肯上船,张荷凤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硬把它拉上船。过河后,队伍又往弋口前进。


到达弋口,张荷凤把机关安顿下来,开始了紧张的战备工作。她把所有的同志按战时体制编成工作队,分配到附近的区乡,广泛动员群众,为战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并办了一期来自各区乡干部参加的工作团训练班,其中也有部分妇女同志。受训后,以他们为骨干分别下去组织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工作。这时县城已经失守,一部分主力红军已退到梅口和敌激战,弋口附近也相继发生了战斗。张荷凤和工作团的同志与群众一起深入战地埋地雷,运粮食,抢救并安置伤员。为阻击敌人,炸桥毁路,构设鹿賽(砍树堵塞通道),全力以赴配合红军作战。


“梅口——弋口之战”打得非常激烈,沿河两岸炮火隆隆,硝烟滚滚,敌尸遍野。红军也遭受很大损失,当地干部群众也有牺牲,鲜血染红了金溪水。战斗结束后,红军撤到挽舟岭一带,据险设防,阻击敌人。这时,张荷凤接到调她回省的指示,立即回到闽赣省驻地建宁。此后,泰宁县委书记由肖兴余同志接任,县委、县苏机关撤到龙安堡。


(原载1987年第三期《革命人物》)

审核:肖剑光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