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专题专栏>城市名片> > 正文
【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穿越时光,赏泰宁非遗文化之美
2021-03-03 16:01:48    来源:泰宁旅游综合   编辑:方玲   责任编辑:梁梦怡  

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勤劳智慧的泰宁人创造了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泰宁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承载着泰宁这座小城的文化记忆。当非遗遇上泰宁,你才能真实地感受你来过这里!

今天我们就从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沧海拾贝,寻找泰宁非遗的美丽。

走马灯

作为中国民间彩灯的一种独特形式,走马灯在明朝民间文化繁荣昌盛年间在泰宁县大田乡兴起,期间制作工艺逐渐完善,精美别致,十里八乡,远近闻名。

每年正月和节庆,大田乡大田村的家家户户门口就会挂起精心制作的走马灯,绵延长街两侧。走马灯是竹为骨、纸为肉、线为脉、火为气,如今多用点灯发热代替蜡烛燃烧,再带动走马灯运转,呈现出一幅热闹、吉祥、浪漫的景象,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朱口梅林戏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徽调与泰宁方言、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而产生的剧种,其唱腔优美、行当齐全、表演粗犷,唱做念打都具有鲜明个性,2005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林戏角色行当全,分工细,生有老生、正生、副生、小生、孩生;有头梁旦、二梁旦、三梁旦、金榜旦、恭盘旦、老旦、武旦;花脸有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三花脸、四花脸。各个行当都有一定表演程序和动作;服装、化装较相素、原始。

梅林戏剧目丰富,已收集记录的有130多个;移植古装有44个;泰宁本县创作古装戏5个;移植演出现代戏有40个,本县创作现代戏28个。

上青桥灯

泰宁上清桥板桥龙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至今已有1200余年。桥灯是用很多张长板凳连接而成,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是一节一节的长条板凳,桥灯由每家出一张板凳,暗喻人丁兴旺之意。

2017年2月10日,泰宁上清板桥龙灯以总长1543.2米的长度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成为中国最长的板桥龙灯。

每年元宵节,传统的板桥龙灯便随着夜幕舞动起来,鞭炮齐鸣,焰火腾空,只见盘踞在地上的五彩斑斓桥灯迅速腾起,万点灯光排成一条火龙,浩浩荡荡向前游走,如蛟龙出海,似银河落地,处处灯海灯山,曲折蜿蜒,蔚为壮观。

鱼子灯

泰宁上清溪是一条神奇的溪流,在这里流传着一个“鲤鱼跃龙门”的真实故事,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几十万人前来探秘、祈福、还愿。而泰宁民间流传已久的非遗文化鱼子灯,就是以鲤鱼元素为背景制作的。泰宁鱼子灯始自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经有180多年的历史了。

泰宁的鱼子灯队伍遵循鲤鱼在水中生活习性和游水动作,按戏游、结伴、冲浪、出水和跳龙门五大排列动作,进行完整的表演。特别是鲤鱼跃龙门的场面尤为形象生动,只见成双成对的大红鲤鱼露出水面,由低而高,再腾空而起直跳龙门场景,使一盏盏鱼灯格外显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上青古乐

上青古乐,起源于宋代,是上青民间保留下来的古老道教清微派音乐,它有吹奏、弹拉、打击的曲牌,也有独唱、齐唱、吟唱。上青古乐继承发展了宋代以来清微派和普庵派道教音乐,吸收了南词、传统民歌和吹奏音乐的精华,很多唱曲和吹奏是泰宁独有的,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上青古乐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黎基求老先生,目前有200多首曲目流传。

杉城镇矛担舞

矛担舞流传于泰宁民间,是劳动人民自创自编的一种劳动舞蹈。在三四十年代左右,泰宁县当地农村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是烧柴,在路上,在劳动间隙人们常用矛担舞配合山歌来活跃气氛,解乏,加油,增添娱乐。

矛担舞民间传承历史悠久,有显著的传统性、民族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艺术风格雅俗兼备,源自民间,根植百姓,有浓厚的群众性地方性,深受各地群众喜闻乐见和传唱。矛担舞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和完善发展,已成为民间百姓民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艺术,给予人很好的艺术享受和精神熏陶。

泰宁山歌

泰宁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个分支,有着独具特点,浓浓的乡土气息,是祖先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反映泰宁历史上特定时期的歌谣,它所呈现的形象系统是泰宁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横截面,也是旧时期人们通过口头艺术,记载社会生活,爱情、劳动画面。山歌有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传承价值以及旅游价值。

新桥傩舞

傩舞源于三千年前的民间舞蹈,被人类学、历史学及艺术学视为活化石,是古代驱逐疫鬼紧祀仪式的一种巫舞。泰宁难舞多在迎神庙会期间陪同苦萨出源,旨在驱邪祈福的民间舞蹈,其面具凶煞,舞姿粗犷,鼓声震天,舞队前后穿梭跳跃,给人一种古朴、神秘的感受。

大源村最神圣的古建筑“严氏宗祠”,是全村严姓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也是大源傩开始的地方。随着鼓声隆隆响起,各路“神仙”悉数登场。面具是雌表演最重要的道具,由坚硬的木头凿刻而成,不同的面具代表了不同的角色,如雷神、雪神、风神、护法、天王……面具个个色彩浓烈、五官凶煞,认为这样“妖魔鬼怪”才会被吓得落荒而逃。

傩的动作非常简单,很多动作是即兴的,让人仿佛回到那个原始古朴的年代,开始理解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表演者一路上前后穿梭、跳跃腾挪,鼓乐震天,经过之处一阵热闹非常,所有人都被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深深感染着,宁静的大山也跟着回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独特的人文遗韵。让我们与非遗传承人一道,坚守着民间文化阵地,留住岁月沉淀下的文明印痕,让它们永远焕发熠熠光彩!

编辑:方玲

责编:梁梦怡

审核:周观华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信箱:zgtnzx@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