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是深秋时节,在往年烤烟房此时早已停炉“休息”。但在泰宁县,不少烤烟房的鼓风机还响声阵阵。烟叶烘烤已经结束,为何烤房还在“工作”?原来,现在烤房里烘烤的是稻种。 连日来,在泰宁县朱口镇朱口村村民肖游标的烤烟房里,堆着厚厚的刚收成的杂交稻种,从放入到烘干只需48小时,老肖再也不需要每天守着晒稻谷、收稻谷,更加省时省力。 “一间烤房可以烤稻谷6000余斤,烤出来的质量又好,还不会混杂,和天气影响。”村民肖游标介绍说。 近年来,福建省水稻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泰宁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密集烤房等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摸索出一套简易适用的泰宁模式,将烤烟房巧妙改造“变身”种子烘干房。同时,积极向广大制种户推广使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稻种干燥难的问题,还进一步提高了密集烤烟房的利用率。 泰宁县是全国烟叶基地,也是中国稻种基地(三明)杂交水稻种子重要生产基地,年制种面积超过3万亩,而烟后制种面积占总的制种面积达80%。由于晚稻收割期间天气多变,时晴时雨,种子晾晒遇到难题,无法及时收割造成穗上芽、种子堆沤等问题,增加制种户生产风险。 “我们通过在烤房的风口上加装钢架,之后铺尼龙网,将种子铺上去,让它在热风的作用下,水分带走掉,来烘干种子。整个泰宁县有大量的烤烟房可以利用,改造的成本也很低,比原来的烘干机也更好,效益提高了许多。”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昌泉介绍说。 目前,全县已累计改造烤烟房1200多座用于烘干稻种,烘烤量占当年生产量的85%,每斤种子烘干成本约0.1元左右,促进增收成效明显,实现粮烟互促共赢,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