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头版头条> > 正文
一把面临失传的锡壶,一段坚守近40年的情结....
2018-07-31 11:58:54 熊明欢 曹小妹 来源:报道组 朱口镇  责任编辑:泰宁新闻网陈启芳  

在泰宁农村,千百年来保留着祭拜、婚庆等重大场合,必需使用锡器的传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也常看锡匠肩挑着风箱和小炉子,走村串巷边走边喊:“打锡壶喽!”但是这道乡间风景、这个古老行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泰宁县朱口镇梅林村还有这么一位老锡匠,他叫聂建跃,今年54岁。16岁时为了谋生,他跟着一位浙江师傅学做锡壶,后来当过兵,在部队学会了开车,转业后当起了司机。但近40年来,一得空闲,老聂就坐在自家门前做锡壶,几十年如一日。

在老聂家中,放满了他制作的茶壶、酒壶、香炉和烛台等锡制器具,及煤炉、小铁砧、大小不一的烙铁和锤子等工具。他坐在板凳上,手里娴熟地使用着各种工具,敲打、焊接,每道工序一丝不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做好一个漂亮精致的锡器。

“锡艺学艺过程非常艰辛,它不像普通制造业一年半载就可学成,学习者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从熔锡、剪坯等基础功练起,经常一蹲下去就是几个小时屁股不沾凳,没有坚韧的意志,往往难以坚持。”老聂说。

令人遗憾的是,老聂没有徒弟,制作锡壶工艺在泰宁面临失传。

不是老聂不想带徒弟,是没人愿意学。纯锡器具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又因是纯手工打制,限制了产量,赚不到什么钱;而打锡器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除了下苦功,还需有悟性及丰富的想象力,为客户设计出精美的造型,因此,鲜有人乐意从事这一费力的职业。

随着年纪渐长,长时间的劳作,让老聂有时也觉得有些吃力。家人经常劝他不要做了,家里不差那点钱,但都被老聂拒绝了。在他眼里,这不是钱的问题,几十年来打锡已经成为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自己的追求和坚守。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直到他干不动了为止,不让这门手艺失传。

2017年,该镇将老聂的打锡手艺纳入了全镇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单之中,今年老聂还多次被邀请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出, 6月在非物质遗产日中亮相福州三坊七巷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下一步,镇里将进一步加强非遗挖掘、保护及传承工作,倡导非遗保护理念,提高全民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氛围,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流。”朱口镇党委、宣传委员林金惜表示。(熊明欢 曹小妹)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