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头版头条> > 正文
【泰宁故事】美食里的故乡情
2018-03-23 11:05:03 熊明欢 龚依敏 童兰妹 来源:报道组 朱口镇  责任编辑:泰宁新闻网陈启芳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四,泰宁县朱口镇龙湖村家家户户都要包包糍,吃包糍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如今包糍已经成为泰宁的特色小吃。

3月20日,农历二月初四,记者走进龙湖村,只见大街小巷的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制作包糍。当地村民介绍,每年的二月初四是龙湖村最热闹的日子,每家每户都会迎来大批客人,送走一批又来一批,而且客人离开后,主人还会送给他们一袋包糍,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及祝福。

据当地文献记载,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四,是泰宁县朱口、龙湖一带庙会的日子俗称“春社”。旧时当地都会各自迎祀坊里庙中的土地、妈祖等菩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今,虽然不迎神了,但其过节习俗和特制美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村民童星利家,记者看到这是种形似大饺子的食物,制作包糍需要外皮和内馅要分开制作。先要将粳米用浸泡水泡半天,再将米用机器打成浆,期间在加入适量的鼠曲草,之后锅内加入少量的油烧热,将打好的米浆入锅,经过反复的翻铲后变成灰色的散发着鼠曲草清香的糍粑,再将糍粑放入木桶或者锅中保温,这样整个包糍皮的制作才算完成。同时馅料的炒制也是非常讲究的,腊肉、冬笋、豆腐、香菇干切丁,当然还少不了当地的辣椒,分别炒熟后再混合翻炒,趁热用大盆端上桌。一切齐备之后,大人小孩各自从木桶里取出糍粑,将其揉成一个幼儿拳头大小的团子,再从装好食用油的碗中挖一点油匀在手心,把小团慢慢搓成中间可以盛馅的碗状,装入喷香的菜料,锁边成形,上笼屉蒸熟后就可以吃啦。

在这一过程中,记者还细心地发现,蒸笼里的包糍都是以松针铺底。“在山上摘下松针,洗干净,晾晒好,放在蒸笼里,垫着包糍,因为松针有独特的清香之气,远比普通用纱布垫来得更香”。老童一边烧着火一边和记者介绍。

大约过了20分钟,第一锅包糍出炉,老童一家忙着将它分碗装开,准备让客人食用。“今天主料就是它了,每年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吃的到,以前在大学根本吃不到,在我们这盼今天就像盼过年,而且包糍不仅味美,且色如碧玉,能当成一道药膳。它的原料是米浆和‘鼠麴草’,甘平无毒,健脾和中,祛痰止咳,还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老童的女儿兰妹说道。

不一会儿就到晌午,老童家四桌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一上桌记者就忍不住品尝了一个包糍,蒸出来的包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令人食欲大开。同桌的廖先生告诉记者,包糍,一直都是当地无数游子共同的舌尖记忆。他这些年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吃到家乡的包糍了,这次刚巧回家办事,才赶上。

“在外漂泊,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包糍,一口咬下去汤汁就流出来的感觉是我对家乡最浓厚的记忆,那舌尖的味道,让人无法抗拒,在城里哪吃得到这个味道?”老廖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和记者回忆着他童年的味道。

现如今在当地包糍已经不在是一种单独的美食,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乡情,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在外的游子们妈妈的味道、童年的回忆,它让游子们的每一次返乡都变成一次味蕾上的寻根。(熊明欢 龚依敏 童兰妹)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信箱:zgtnzx@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